一家公司欠了2万亿的巨债,不但没倒下,反而老板还能笑嘻嘻地站台新产品,日子过得比谁都滋润!这家公司就是恒大,曾经的“宇宙第一房企”,如今却成了债务危机的“风暴眼”。2万亿是个啥概念?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这零头,可恒大愣是欠了这么多,还能“稳如泰山”,这背后的套路真让人瞠目结舌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,恒大的“拖字诀”到底咋玩的,坑了多少人,又让多少人欲哭无泪。
先来揭开恒大的“拖字诀”是怎么操作的。说白了,就是一个字——拖!欠债不还,不急着卖资产,也不给债权人个痛快话,年复一年地“商量延期”,硬生生把人拖到没脾气。许家印嘴上说得好听:“现在卖资产就是贱卖,卖光了也不够还。”这话听起来有理,可咋总觉得像在“耍赖”?有业内专家分析,恒大这种策略其实是“以时间换空间”,拖着拖着,债权人要么破产,要么妥协,债务就成了烂账。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所的张教授就直言:“这种拖延战术短期内能保住企业,但长远看,对行业信誉和社会稳定都是大隐患。”我咋看呢?恒大的做法确实精明,能暂时喘口气,可这口气背后,是无数小企业的血泪啊,到底值不值,咱得打个问号。
再说说被恒大拖垮的那些下游企业,广田集团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。这家搞装修的公司,本来是恒大的“老伙计”,合作十几年赚得盆满钵满,谁能想到会栽这么大跟头?恒大欠了广田32亿,愣是不给,广田直接被逼到破产边缘。银行一看苗头不对,立马冻结了广田120多个账户,生怕自己贷款打水漂;建材供应商也急了,拖着5000多万的欠款告上法庭,硬是把广田的资产强制执行。广田现在是“泥菩萨过河,自身难保”,员工没工资,业务停摆,活脱脱一个空壳。据行业调查数据显示,类似广田这样的下游企业,全国至少有上百家因恒大债务问题陷入困境。这场景咋看咋心酸,曾经的大树底下好乘凉,现在却成了“树倒猢狲散”,让人唏嘘。
更惨的还得数那些承建商,简直就是恒大债务危机里的“炮灰”。恒大的开发模式是典型的“高杠杆”,一个100亿的楼盘,自家只掏20亿,剩下的靠贷款和预售款。可预售款得等楼封顶才能拿,资金缺口咋办?让承建商先垫钱呗!结果楼盘烂尾,预售款拿不到,承建商的钱也回不来,进也不是,退也不是。南通六建、云南路建、成龙建设这些名字,曾经都是响当当的建筑企业,如今却一个个宣布破产重组。那种“干了活却颗粒无收”的滋味,谁能懂?有承建商老板接受采访时崩溃大哭:“砸锅卖铁投进去,现在连老本都没了!”我看着这些事,心里五味杂陈,恒大的模式确实让它快速扩张,可这扩张的代价,咋就全让承建商背了呢?
不光小企业倒霉,恒大的“老兄弟”苏宁也没逃过这一劫。2017年,许家印和张近东喝了杯“交杯酒”,第二天苏宁就掏出200亿支持恒大,号称“战略合作”。结果咋样?恒大不还钱,直接把债务转成股票,按现在恒大的股价,苏宁那200亿缩水到只剩十几亿,血亏啊!苏宁的股价也从十几块跌到两块,幸亏业务广、底子厚,加上南京银行和阿里出手救场,才没倒下。要是换成小公司,早成“昨日黄花”了。这事让我感慨,商场上哪有什么铁哥们儿,利益捆绑再紧,翻船的时候照样各顾各。
再说说那些更贴近咱们生活的受害者,恒大的员工和购房者。员工这边,欠薪都成常态,深圳、南京的售楼处员工好多都离职了,甚至上街拉横幅讨薪。购房者更惨,全国上百个楼盘烂尾,交了首付却住不进去,郑州、武汉的业主甚至集体停贷抗议。你想想,辛辛苦苦攒钱买房,结果房子成了“空中楼阁”,这日子咋过?有业主无奈地说:“贷款还着,房子没影,活着都像做梦。”这场景太扎心,普通人就图个安稳,可连这点希望都被碾碎了。
恒大的债务风波还波及了更多领域,足球俱乐部投入超200亿却亏损连连,文化旅游项目烂尾一片,地方政府也被迫“救火”,国际债券违约让海外投资者傻眼。恒大这“拖字诀”玩得溜,可代价却是社会各方埋单。据最新数据,恒大总负债超2万亿,涉及128家银行、121家金融公司,还有无数供应商和普通人。这场风波,到底啥时候能有个了结?
恒大的“拖字诀”看似保住了自己一时,却让无数人深陷泥潭,社会成本高得吓人。这出戏,咱普通人只能看着,但愿早日有个说法,别让更多人寒了心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辉煌优配-广东股票配资网-广东股票配资开户流程详解-配资之家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